查看原文
其他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4.07)丨全文下载丨严寒气候与恢复性环境在大学校园中的互适共生:困境、逻辑与路径

园林杂志
2024-09-04

严寒气候与恢复性环境在大学校园中的互适共生:困境、逻辑与路径

The Adaptation and Symbiosis of Cold Climate and Restorative Environment in the University Campus: Dilemma, Logic and Path

王诗琪*    刘浩男    吴起

王诗琪

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双创博士”,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多维健康视角下高品质城乡空间设计,强调智能技术下的建筑环境行为心理问题探索


刘浩男

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建筑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恢复性环境设计


吴起

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建筑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恢复性环境设计



• 全文刊登于《园林》2024-07期 P04-13.

• 全文引文格式:王诗琪, 刘浩男, 吴起. 严寒气候与恢复性环境在大学校园中的互适共生:困境、逻辑与路径[J]. 园林, 2024, 41(07): 04-13.

• 摘要:大学校园恢复性环境对于实现精神培育的教育目标和健康促进的空间目标尤为重要,严寒气候下薄弱的自然条件与基于自然的恢复理念存在矛盾,阻碍严寒和寒冷地区大学校园恢复性环境建构。立足寒地气候特征与大学校园空间特质,从气候环境、自然环境和人工建构环境角度建构严寒气候与恢复性环境互馈互适的逻辑与机制,厘清大学校园各类空间的恢复属性、目标与优先级,提出寒冷气候与疗愈体验共存、自然感知与冬季背景共融、人工属性与自然特性共通的寒地大学校园恢复性环境建构路径。

• 关键词:寒地;恢复性环境;校园环境设计;注意力恢复;亲生物设计


大学校园恢复性环境对于高等人才的健康、福祉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严寒气候对恢复性环境的建构造成极大威胁,对既有恢复性环境设计方法提出挑战:如何化解自然的消极干预,平衡与协调自然体验的利弊;如何在自然资源直接利用受阻的制约下,深究自然发生恢复效益背后的知觉与感知机理,并寻求其在建成环境中应用的适宜途径。


   1 严寒气候与恢复性环境的冲突困境   

1.1 寒冷气候的消极体感与生理舒适的疗愈基础相冲突

寒地气候引发的身心不适和户外活动受阻显著制约了恢复体验的发生,但可被视为蕴含高能量的环境刺激,具备激发最佳唤醒水平的潜力,具有利于恢复的潜在属性,应加以协调利用。


1.2 冬季景观的绿色缺失与自然体验的疗愈途径相冲突

寒地自然资源在数量、质量和种类上均不足以支持以自然为主的恢复性环境建构,应在增效既有绿色资源基础上,拓展自然范畴,挖掘冬季自然的疗愈潜力,突破恢复性环境受限于蓝绿空间的瓶颈。


1.3 人工建构的抵御意识与亲近自然的恢复理念相冲突

从进化本源与亲生物视角分析,寒地气候环境是培育寒地生物的根基,必然蕴含启发疗愈的禀赋与潜能,应深入剖析其内在动因,探寻寒地语境下的恢复路径。


   2 大学校园中严寒气候与   

恢复性环境的互适逻辑

2.1 基于恢复的辩证性气候逻辑

从恢复的视角识别寒地气候的辩证性,抵御化解消极恢复影响,保障生理舒适与必要户外活动,吸纳利用积极恢复影响,经过建筑的缓冲与过滤,将气候环境转化为能够提供适宜唤醒水平的有利刺激,发展多元动态的冬季室内环境,催化恢复的发生。


2.2 根植地域的广义性自然逻辑

采取广义的自然逻辑观,基于地域特征拓展对自然的认知范畴,广泛吸纳自然资源,弥补蓝绿资源受地域和季节影响的缺陷;深化对自然的规律理解,促进严寒地区恢复性自然资源的整合、重构与发展。


2.3 立足校园的调和性建构逻辑

采取调和性的建构逻辑,通过为目标活动提供良好的支持条件、多样化的选择、符合预期的设置,调和主观动机意愿与复杂认知任务之间的矛盾,减少因抑制分心而消耗的定向注意力,引导认知资源流向有意义的目标任务,实现高效集约的利用。


   3 大学校园恢复性环境体系   

3.1 分区构成

空间环境对恢复的影响趋向包括消耗和恢复两种类型,恢复型环境根据引发恢复的要素类型或方式差异分为活动恢复和审美恢复。


3.2 结构层级

基于恢复性分区建立校园恢复性环境体系的结构层级,纵向层级是各类型空间对校园整体恢复效益的权重,体现恢复性设计的优先级,横向层级指各类型空间所需的恢复“剂量”,反映恢复性设计的广度和深度。


3.3 运行机制

基于恢复性分区与层级结构,运用严寒气候与恢复性环境的互适逻辑,探究具有针对性和时序性的恢复机制(图1)。

图1  大学校园恢复性环境体系


   4 寒地大学校园恢复性环境建构路径   

4.1 寒冷特征与疗愈体验共存

4.1.1 短日照下自然节律的维系

建构具备自然节律性的室内光环境,将促进应对与自然光缺失的消极行为和情绪问题。


4.1.2 低温气流与舒适唤醒并行

寒地校园建筑可通过适当引入冷气流,打破“沉闷”的室内物理环境,改善学生困顿的精神状态(图2)。

图2  空间唤醒模型


4.1.3 冰雪体验与地方情感共建

冰雪作为严寒地区特有的景观风貌,具有建立个体与环境之间情感联结的纽带作用,基于冰雪景观建构恢复性体验可以从视觉感知和活动参与两方面开展。


4.2 自然感知与冬季背景共融

4.2.1 绿色感知融于内部环境

通过均衡布局与辐射联动,建构室内绿色恢复网络以增强作用效力和辐射范围,具体方法是利用真实与虚拟的绿色植物从多维视角营造绿色表现形式。

 

4.2.2 冰雪感知融于外部环境

冰雪形态在建筑语境中的再现能够在提供恢复性审美的基础上,培育人群归属感,并促进建筑融于环境,塑造寒地大学校园的地域性风貌。

 

4.2.3 自然关系感知融于空间组构

提取并应用亲生物空间模式,促进人工环境对先天需求的满足,以激发感知愉悦性和恢复性,主要包括“展望避难”“神秘诱惑”和“冒险刺激”三种模式。

 

4.3 人工属性与自然特性共通

4.3.1 恒定日常情景中激发身心远离感

远离感指与日常情境不同的心理内容,是自然疗愈特质的重要方面[1],创造与日常情境不同的心理内容的思路可从时间和空间出发。

 

4.3.2 直线几何体系中建立愉悦吸引力

对校园人工环境感知信息进行优化和调整,实现对个体的愉悦吸引,这包括扩容环境信息数量并提升环境信息审美质量两种路径。

 

4.3.3 高强认知活动中兼容多元化选择

对于以认知活动为主体功能的校园空间,环境设置应匹配并支持个体进行高强度认知活动的需求和目标,降低因抑制分心而消耗的认知资源[2]


   参考文献   

[1] BERMAN M G, JONIDES J, KAPLAN S. The Cognitive Benefits of Interacting with Nature[J].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8, 19(12): 1207-1212.

[2] FELSTEN G. Where to Take a Study Break on the College Campus: An Attention Restoration Theory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2009, 29(1): 160-167.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下载并阅读完整版文章




编辑校对丨刘   杰              微信排版丨戴嘉旻              文章审核丨钱秀苇   戴嘉旻


往期推荐

《园林》学刊·重要通知丨征集2025年专题选题及学术主持人《园林》学刊·卷首语(2024.07)丨大学校园恢复性环境营造

《园林》学刊·卷首语(2024.06)丨风景园林中的水生态修复治理方法研究与实践

《园林》学刊·新刊导览(2024.06)丨水生态修复与设计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4.06)丨全文下载丨苏州市南星湖片区水网乡村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动态变化与分区管控研究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4.06)丨全文下载丨基于RSEI与FAI模型的浙江千岛湖乡村岸水协同修复与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4.06)丨全文下载丨南宁市南湖水质改善与水生态修复策略研究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4.06)丨全文下载丨美国城市历史公园保护更新中的公众参与研究——以纽约展望公园为例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4.06)丨全文下载丨现代商贸城市景观地方性感知研究


《园林》学刊

定位:风景园林领域高质量学术刊物

定向:立足国内、面向国际

定标:服务学科学者、支撑行业发展

投稿网址:https://www.gardenmagazine.cn

联系电话:021-54353667(编辑)/54352749(发行)

扫码或长按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园林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